某市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某区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部门:某区人民政府 | 栏目:白政办发 |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 作者: | 日期:2020-04-27 15:00:44 | 阅读: 3224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某区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某区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2020年,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放活微观主体,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任务

(一)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推行不见面审批。按照疫情防控需要,依托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行“非接触式”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查询、咨询、申报,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受理、办理、结果寄达等方式办理相关业务,尽量减少办事群众到实体大厅办事,防止传染风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2.加快推进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全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跨县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加快网上网下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年底前完成)

3.持续压减政务服务事项。承接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取消、调整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切实提高事项承接能力。持续压政务服务事项,适时公布全区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对审批变备案、计划、年检、年报、登记、注册等情形进行清理,整治各类变相审批。(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年底前完成

4.持续推进简证便民承诺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区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在持续梳理压减部门单位证明事项、证明材料的基础上,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焦点,由公共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梳理水、电、气、暖、网及银行、保险等公益服务性企事业单位证明事项、证明材料,推进公益服务性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和网上指尖大厅,简化办事流程、公布办事指南。(牵头单位: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7月底完成)

5.推进政务服务“五减”。持续推进减事项、减层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五减”工作,提高“一网通办”及“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事项比例,并梳理形成事项清单分批次向社会公布。(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7月底前公布第一批)

6.编制“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清单。突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由牵头部门负责,相关单位参与,梳理编制“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清单,重点聚焦项目审批、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出行、医保社保、生育收养、户籍办理、就业创业、设立变更、准营准办、职业资格、婚姻登记、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司法公证、知识产权、质量技术、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等领域,按照“我要开××”“我要办××”“我要领××”等角度梳理编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清单,固化业务流程、明确办理程序,加快实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链通办”。(牵头单位:区政府办,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某公安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某分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税务局、区住房保障中心等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20207月底前公布第一批)

(二)全面提升网上服务能力

7.构建“一网通办”智慧门户。按照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求,构建统一网络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的“一网通办”支持体系。持续完善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板块,支撑大厅、网络、手机多渠道受理反馈,丰富政务服务知识库、优化服务导航,建立智能搜索、智能问答、智能填表、智能审批等服务模块,推出一键搜索、智慧交互、辅助填表、自助办理等智慧应用。(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6月底前完成)

8.打造某政务“指尖大厅”。聚焦企业群众聚集手机网络,把手机办事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完善“某政务”APP服务功能,联通“陇政通”APP、某政务微信公众号资源,整合涉民涉企手机APP,打造某政务“指尖大厅”。突出需求侧“我要办事”和供给侧“政府能办”,细化颗粒度,推动高频事项手机办理,针对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功能,打造手机端“我的证照”电子档案,推进“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建设。(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6月底前完成)

9.加大系统对接力度。区涉民涉企办事服务系统链接到甘肃政务服务网某区子站,统一政务服务办事入口。依托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研究解决数据共享、事项办理“二次录入”等问题。(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10.加快数据共享应用。按照“谁提供、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原则,推动政务服务数据交换共享标准化建设,逐一明确各部门单位政务服务资源共享交互方式,编制网上办事政务服务资源需求目录和政务服务资源共享目录。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不动产登记、卫生健康、教育、就业、医疗保障等领域政务数据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11.加大电子证照应用交互。按照国务院关于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印章、企业电子登记档案与非电子证照、公文、印章、企业登记档案具有同等效力规定,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电子证照、电子文档、电子印章互动应用,实名认证用户通过各级实体大厅、政务服务网、APP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能够调用电子证照,不得要求用户上传或提交相关材料。(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12.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依托某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在不同医院间的互通共享,方便居民线上追踪查询个人就诊信息。(牵头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年底前完成)

13.推进“全市通办、异地可办”。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省市下放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梳理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办事流程、申报材料、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部门业务系统服务能力,建立“多点受理、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区域“全市通办、异地可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三)整合优化线下服务资源

14.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进一步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办事大厅服务窗口、功能布局,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持续改进窗口服务,大力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15.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持续健全规范帮办代办方式,完善项目建设团队化帮办代办制度,围绕省列、市列、区列重大项目特别是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建立项目清单,做到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抓到底,项目建设从签约、征拆、审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到投产运营提供全周期、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年办件量较少,非项目审批事项托管代办;商事服务、不动产登记、住房保障、医保社保、公安交管、人事服务办理等业务综合受理。乡村便民服务大厅(点)分领域设立跨部门综合窗口,推动窗口工作人员由“一专”向“全科”转变。(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区发改局,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0月底前完成)

16.规范乡村政务服务。梳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工作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不动产登记、社会救助、户籍管理、乡村建设、危(旧)房改造、改水改厕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事项,按照“应进必进、凡进必办”原则,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线上线下办事大厅,编制公布事项目录、精简优化办事流程、规范编制办事指南,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建设,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逐步扩大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范围。(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持续推进)

(四)强力推进项目落地攻坚行动

17.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分别牵头,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年底前将项目审批时限全流程压缩到100个工作日以内。

1)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在“三大园区”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代办帮办、一站式工商财税托管等主动服务。(责任单位: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管委会、黄河假日城管委会、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各乡镇街道;2020年10月底前完成)

2)推进区域化评审评估。组织对“三大园区”等特殊区域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资源论证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不再对区域内的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估要求。(责任单位: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管委会,黄河假日城管委会,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区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某分局、市生态环境局某分局区水务局、区地震局等部门,各乡镇街道;202012月底前完成)

3)强化项目审批系统应用。按照“一张蓝图、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站办理、一个系统、一套机制”要求,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多规合一”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强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项目线上审批和线下办理业务全程协同、电子监察全程监管。(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某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运局、区水务局;20206月底前完成)

4)推行工改项目网上审批。全面实施施工图网上审查,实现多图联审全程数字化。落实工程招投标交易全程电子化,做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积极推进“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实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某分局、区交运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20206月底前完成)

5)提速农村饮用水接入。涉水公共服务事项线下办理,优化接水流程,简化申请材料,公布办事指南,申请安装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各乡镇水管站;20206月底前完成)

6)提速燃气审批时限。燃气经营许可证核发进驻政务大厅,整合优化燃气经营许可证办理流程,简化申请材料,公布办事指南,办理时限压缩至9个工作日以内。(责任单位:区住建局,20207月底前完成)

18.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1)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政务大厅企业开办服务链条,实现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申领税控设备、社保登记等企业开办材料一次性领取,做到“一步到位、一次办理、一窗通办”。大力推行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网上办税,推广应用甘肃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简易商事服务“即来即办”。(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2月底前完成)

2)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借鉴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和兰州新区试点经验,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放宽市场准入。(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2月底前完成)

3)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认真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的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梳理管理权限、审批流程、办理条件等,不断提升市场准入政策透明度和清单使用便捷性。坚决清理取消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隐性准入门槛和自行制定的准入类负面清单,确保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真正实现“非禁即入”。健全完善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准入、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奖惩机制等,避免出现清单事项和实际审批“两张皮”现象。(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2月底前完成)

4)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以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比、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营业场所、经营范围等要求,深入清理在生态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合理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人才聘用、人才发展等方面不合理限制,实现按市场化配置资源原则自负盈亏经营。(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2月底前完成)

5)推进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需办理的行政许可、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措施。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稳妥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相关工作。(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2月底前完成)

19.不动产登记服务更便利。

1)构建不动产登记“一张网”。深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按照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改革要求,不动产登记窗口统一收取申请材料,不动产、税务并行完成交易、缴税。依托市不动产登记平台,建成不动产“一张网”,实现跨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历史存量数据整合汇交,推行“外网申请、内网审核、当面查验”。(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某分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2月底前完成)

2)实现“一窗式办结”。推动公积金、银行与不动产预告抵押登记、抵押登记跨部门协同办理和网上办理,减少群众负担。以不动产登记数据为基础,深度共享民生部门数据,实现水、电、气、暖、网信息化流程的“一窗式办结”。除大宗和特殊情形外,一般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全流程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某分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2月底前完成)

20.网办能力大提升。对照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将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政务服务满意度、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深度作为核心指标,聚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出行、医保社保、生育收养、户籍办理、就业创业、职业资格、婚姻登记、社会保障、司法公证、知识产权、质量技术、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分类编制“一网通办”攻坚行动计划,分类公布效能提升对比表,加快实现所有事项办理“网进网出、无纸运行”。(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12月底前完成)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1.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培训工作,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清理。(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208月底前完成)

2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综合运用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严禁在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发挥各级中小微企业续贷转贷基金作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续贷转贷业务产品进行有机结合,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续贷转贷服务。进一步清理规范中小微企业融资时强制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严禁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组织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收费问题全面排查和重点抽查。(责任单位:区政府金融办、区发改局、区工信局;20209月底前)

23.加大诚信政府建设力度。持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对各类企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而受到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深入推进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健全完善“一企一策”问题解决机制,推动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涉企问题。持续清理政府部门和区属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工信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六)创新优化服务方式

24.开展“局长进大厅零距离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局长进大厅零距离服务”活动,窗口单位负责人每月进驻大厅现场办公,了解窗口建设服务情况,集中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25.创新优化服务方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支持、各方参与、互利多赢”的银企融资对接新机制,创建“信息+信用+信贷+风控”智慧金融服务新模式,健全完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促进金融交易双方有效对接,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稳定、规范、高效的“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区政府金融办;持续推进)

26.对接落实惠企政策。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优惠力度,对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部分地方税种实行减半征收。(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税务局;持续推进)

(七)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7.切实优化人才引进服务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简化引进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对特殊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辟专门渠道,提供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充分赋予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的自主权,采取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有效调动和激发用人单位的引才积极性,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卫健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经合局等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

(八)构建全方位多维度评价监测体系

28.推行“好差评”制度。在全区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构建接受评价—受理—整改—反馈—信息公开—结果应用的“好差评”全流程工作机制,实现办事人线上线下一事一评,切实增强企业与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将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满意度)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互联网+政务服务”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29.建立效能监督员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政务服务效能监管员聘用、监督、沟通、反馈、奖励机制,充分发挥效能监督员作用。(牵头单位:区政府办;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持续完善)

30.规范政民互动。强化“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小程序、甘肃政务服务网某区子站、96222民情服务热线等政民互动平台的协调联动,扩展诉求处理反馈渠道,对事项上线、政务办件、证照共享、结果送达等服务,开展全程监督、评价、投诉、协同处理并及时反馈,让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31.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对标中国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全区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精准发现短板不足和共性问题,找准深化改革目标方向,推动各部门单位、相关企业研究制定各领域优化提升的措施办法。(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推进)

(九)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监管机制

32.推进“互联网+监管”的深度应用。依托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某区“互联网+监管”体系,汇集政府部门、社会投诉举报、第三方平台等数据,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风险的跟踪预警,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区市场监管局、区数字办、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持续推进)

33.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将更多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到2020年底,实现全区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认真落实《某市某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白政发[2019]125号),各相关单位要尽快理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权、执法权等事权划分,要做好与上级业务单位的无缝对接,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抽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甘肃某)网站、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等全面进行公示。(区市场监管局、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持续推进)

34.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实施信用监管,规范认定并设立市场主体信用“黑名单”,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加快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的线上线下协同监管机制。对失信主体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获得信贷、发票领用、出口退税、出入境、高消费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鼓励失信市场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用。(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负责,持续推进)

三、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牵头单位、乡镇街道、有关部门主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放管服”改革,将重点任务抓紧抓好。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部署,靠实工作责任,在重点领域制定可量化、可考核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举措,做到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时限明确、责任人员明确。要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的工作指导,促进各级协同推进。要承担改革主体责任,强化政策集成和措施配套,确保中央和省市要求落地见效。

(二)强化经验推广。各牵头单位、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开展自主探索,加强改进工作。重点围绕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堵点难点痛点的政策和服务事项,通过简报、会议、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广,尤其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在推行“一网通办”、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实施帮办代办等方面大胆创新,争取形成经验做法。

(三)强化工作落实。各牵头单位、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完善工作汇报机制,围绕重点工作的完成,按季度上报工作情况。强化督查结果运用,正确处理督促检查与协调指导的关系,将工作重心放在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培训指导服务上,对短板弱项及时查漏补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对不作为、乱作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严肃问责,确保各项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区政府请示报告。

 

 

 某市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26日

文件解读: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某区营商环境